速评!中央政治局会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今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从通稿来看,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此次政治局会议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如何解读?市场人士认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中央已经多次强调过,这次重申,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关键在于后半句。这次中央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直接化解了市场的担心,往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最后都是靠放松楼市来刺激经济增长。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房地产政策判断扑朔迷离的情况下,该表述具有积极的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的市场角色。
前几轮房价过快上涨,居民部门加杠杆,虽然托住了经济,但是“副作用”也在逐渐显现。因此,在经济换挡过程中,短期通过楼市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已经从政策的工具箱中拿掉了。房价平稳,通过长效机制促进楼市健康发展才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1月下旬,中央组织了一次专题会议,这次会议规格极高,政治局七常委全都参加,主题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这次会议上,房地产市场也拿来作为其中一个风险来谈,当时的提法是,“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市场人士分析指出,这意味着,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方案已经成型,而且从过去“构建”、“完善”的阶段发展到“实施”阶段,这次的表述直接是“落实”。
回顾过去这一年,2018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后,到当年10月、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均未再提及房地产。
图源 / 第一财经
在“一城一策”、资金宽松的情况下,多地房价一直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尤其是在2019年上半年,楼市小阳春持续升温。今年2月,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为57个,3月增加到65个,4月继续增加到67个,仅赣州、韶关两城微跌。
因此,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及房地产,当时以44字定调——一方面,再次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另外一方面,要求“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此后,各地开启了对房地产的严格调控阶段,尤其是在今年4月19日和5月18日,住建部直接点名,对部分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发出“黄牌”警告。2019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高达251次,相比2018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192次,同比上涨31%。6月单月,调控政策次数高达46次,超过了5月份的41次。作为被住建部直接点名的城市之一,苏州今年以来也多次加码调控,要求全年房价涨幅目标是必须控制在5%以内。
到底为何不能让房价过快上涨,直接原因是前几轮房价暴涨,居民不断加杠杆,最直接的副作用已经体现出来,消费被挤压。在出口、投资拉动作用无法凸显的情况下,如果消费再乏力,中国经济就会脱离“稳”的轨道。因此,绝不能让房价挤压消费。
此外,现阶段若依靠房地产刺激经济增长,在总量过剩的大环境下,可能助推楼市积累泡沫,这种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
未来,各地发展房地产市场,要更多考虑房地产背后的消费需求,而不能和经济刺激过多挂钩。
严跃进认为,这对当前地产企业的影响较大。如果政策不松绑,考虑到现在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压力、库存压力和销售压力,房企会主动降价促销,其他地产指标也会有所变动,总结起来就是降价促销成营销策略、开发投资将迎来拐点。
事实上,已经有部分房企开始调整思路,比如富力地产就表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促销售、抓回款”,保证销售目标是第一位,同时下半年暂停拿地。
在警告、约谈、调控政策加码后,全国楼市在6月开始降温。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大城市房价数据涨幅基本回落,二手房数据环比平均上涨0.28%,相比5月份的0.43%、4月份的0.53%已明显降温。
制造业投融资关键议题进入中央视野
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一直都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此次,畅通制造业投融资渠道这一关键问题也成为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重要议题。
七月中旬,统计局对外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运行情况。此次会议上,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就被重点谈及,我国工程机械制造龙头企业徐工集团也成为重点发言企业。
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势头偏弱,1-5月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率仅为2.7%。这个数据反映出,在外部复杂形势与内部积累问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保守观望情绪较重,不敢轻易出手。
更重要的是,虽然当前我国制造业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从战略层面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从质量层面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大量低端无效供给,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从效率层面看,我国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于近期举办“优化金融投融资模式,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制造业投融资难的成因以及金融改革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进行了讨论。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投融资困难主要表现在投融资渠道窄、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期限短等四方面。
专家建议,优化制造业投融资模式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优化融资生态环境;二是加快推进金融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符合制造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做到制造业有效需求与金融业精准服务的对接;三是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改革;四是监管机构应具有数字化思维,助力实体企业实现融资便利性;五是政府应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力度。
研讨会上,CF40成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珺提出,要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制造业融资难题。“任何一个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发展一定是未来可预期的,可预期的重要内容就包括退出渠道,否则前期投入的主观能动性不会太强。因此,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非常重要。” 刘珺说。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除以上问题,会议还讨论了以下要点:
► 货币、财政政策: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基础设施: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金融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压实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责任。
► 科创板:科创板要坚守定位,落实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供给侧改革: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2、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加快“僵尸企业”出清。
► 消费: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
► 物价: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
► 就业: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 对外开放: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加大对外开放,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
总书记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三点希望
7月29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指出,2019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且下半年我国要举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因此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各地区各部门要再接再厉。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三点希望:
一要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增强信心、坚定决心。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站稳脚跟,在埋头苦干中增长实力,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在积极进取中开拓新局,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希望大家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引导广大成员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要聚焦重点目标任务,发挥优势、献计出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会一帆风顺。希望大家聚焦中共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和特色优势,深入研究,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正确对待发展道路上的困难挑战,勇于担当、尽心尽责。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我们既要坚信中国的发展前途光明,又要充分认识到道路曲折、困难很多,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希望大家旗帜鲜明、勇于斗争,积极主动发声,理直气壮驳斥错误言论,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中国正能量。
在当前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中央进一步强调“增强信心”的重要性——
国内来看,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国际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中美经贸摩擦,而从谈判过程的一波三折来看,这种摩擦肯定会是长期存在的,不可能通过一次谈判就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务必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外部环境再怎么起波澜,只要内部经济稳定,就可以渡过当前的难关。
而在“三点希望”中,总书记特别提到“改革创新”这一关键举措。任何改革都是有代价的,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有创新,才能让经济从换挡中保持活力。
如何在世界大国中率先完成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动能?如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更优、动力更足以保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下半年,我们还需带着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革创新。
撰文: 鲁西 宥朗 | 责编: 宥朗
视觉:李盼 |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